梧棲區位於臺中市西側海線區域(如下圖),為台灣中部沿海四大城鎮之一,也是臺中港的所在地。古稱「竹筏穴」,又名 「五叉港」,清道光年間稱「鰲西」,清光緒年間(1891 年)改稱梧棲港,取「鳳非梧不棲,非靈泉不飲,非竹實不食」的雅意化為梧棲。
...<...詳全文>
南簡的開闢自清雍正初年(1720年代)開始, 舊聚落多分布於今港埠路二段上。距梧棲街 區東方約一點二公里,為清水隆起海岸平原上的一個集村,海拔約十公尺。地名由來不 明,或云往昔在牛罵溪南岸,從梧棲港小型 船隻或竹筏,可溯河而上,港在南岸,因...<...詳全文>
梧棲早期居民為拍瀑拉族沙轆社社民,清康熙中葉漢人王承紹入墾。梧棲由於靠近台灣海峽僅八十公尺,早期為海濱。海岸為南北向的沙丘。早期頂寮里居民以捕魚為生,平時也在此曝魚網,所以又稱為網罟寮,為重劃前斗美宮的北邊三聖地為最先發祥地。
早期頂寮里...<...詳全文>
一、社區背景、地理位置、人口數
位於梧棲的下寮社區,因鄰近臺灣西邊海岸線,早期稱為魚寮,下寮社區最早發展於清領時期,為梧棲的主要漁村之一,本社區擁有一項其他社區所沒有的技藝「編織漁網」。為了將這些技藝繼續的傳承下去,耆老們對社區開課教授編...<...詳全文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