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信社區之範圍,大致以東信里為界,面積1.3792方公里,計有34鄰、3097戶、9594人,為東區區公所所在地。本里於79年3月由東門里劃分而創設,故亦屬「旱溪庄」之一;轄內舊名有兩個,一為「過溪仔」,另一為「土牛仔」。因由社區要進入市區...<...詳全文>
旱溪源於豐原區公老坪,穿過潭子區、北屯區及東區注入大里溪,在「東區」流經合作里、東南里、旱溪里、樂成里、東門里、十甲里、東信里。
現在居民所說的「旱溪庄」就是「東南里、旱溪里、樂成里、十甲里、東信里」的範圍。
本協會成立以推動「...<...詳全文>
一、社區背景、人口數、地理位置及計畫實施範圍簡述
(一)、社區地理位置
社區位於台中市東區東北隅,北以精武東路及東以74號快速道路與太平區為界,西以東英路與十甲里劃分,南以樂業路與東信里為臨。
(二)、社...<...詳全文>
社區背景、人口數、地理位置
干城社區,為原干城、文化、成功三里合併,日治時期為軍營屯紮處。因旱溪氾濫緣故,舊名稱「石頭灘仔」,但旱溪整治後,因地緣關係,鄰近台中火車站,交通便利,南北貨物雲集,造就了五個市集:第四市場、建國市場、建國臨時市...<...詳全文>
一、社區背景、人口數、地理位置及計畫實施範圍簡述
台中市東區合作里範圍,東至旱溪,北至東光路226巷、自強街31巷、進化路303巷,西至雙十國中操場,南沿力行路進化路到富貴
街延伸至東光路200巷範圍,里內範圍於清領時代(...<...詳全文>
社區範圍:縱貫線以南的後車車站社區 1889年年,劉銘傳劃設台灣省城。1892年,省城計畫以失敗告終。 1900年年,日本⼈在此地頒布「市區改正令」,台灣第一個現代化都市計畫,參考劉銘傳省城計畫的範圍。河川截彎取直,現代化都市設施的設置,鐵...<...詳全文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