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造點補助計畫及成果


海墘社區所在之海墘里舊稱「海墘厝」,包括大安港、海墘厝與溫寮庄三聚落而成。為大安鄉開發最早的區域。海墘村以泉人居多 大安港明未稱之為「海翁窟港」,「海翁」即指鯨魚,據父老稱大安港外海常見鯨魚浮沈,猶如港外小島而稱之。入清以來,初稱「螺施港」、「勞絲港」等,按螺施即以螺殼上之廻旋紋譬喻。船隻之出入航道繞轉之狀,因而得名 大安港乃前清之要塞,本地父老相傳,嘉慶13年間嘉慶君南巡,船出楊子江即遇雷電交加,風浪大作,船舵失掌,任其漂流,驚險萬狀,時夜將半,天無星光,地更無光,一片漆黑,忽見2盞微弱燈光導引,遂安然駛入港內,嘉慶君上岸後大喜曰:「必有神助,此乃大吉之地大安之港也」本地承蒙嘉慶君敕賜更名為大安港之由來。因此,大安港亦指能安全入港的意思。 大安港隔著台灣海峽和大陸的福建省相對,昔時水口寬深大船可進,所以開發頗早。大安港自清朝雍正年間即被指定為台灣中部貿易港,為由期移民進入台灣與貿易的重地。昔日大安港分為南北街和東西街二街,南北街煙館林立,東西街則為郊行所在,集結了舖戶棧間。當時雜貨批賣商有十戶,零售商有十五家,運輸行有十八家,米穀商十家,鴉片館五家,其他尚有藥材酒店等。帆商雲集、酒館林立、繁榮一時。 大安港後因大安溪、大甲溪泛濫泥沙淤塞功能衰退。加上梧棲港開發營運,海線鐵路開辦,海運中斷而漸成為純樸的小漁村。
最後異動時間:2024-03-27 10:40:17
  • 回上頁
  • 到上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