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造點補助計畫及成果


舊社社區清代時期隸屬台灣縣楝東下堡,街庄名稱為「舊社庄」。日治時期隸屬台州大屯郡北屯庄,大字名稱舊社,街庄名稱「舊社庄」。光復後行政區化為台中市北區舊社里。該里之面積有二.五三九七平方公里。分為30鄰,戶數7684戶。社里的地形類似台灣,南北長度有四公里,因東邊以旱溪為界,西邊與二分埔、三分埔的柳川和溝為界[亦稱葫蘆墩圳西汴]舊社庄內小流水溝四散,地脊民貧,先民移居墾荒開鑿灌溉耕渠引水耕田十分艱困。舊社里的地名由來是此地昔日為巴則海族之番社社址,後來漢人移墾於此,並建替村,故稱「舊社」,舊社分「頂舊社」與「下舊社」二個聚落,一北一南相距一.五公里。 舊社里的住民多數為上班族,過去以水稻、煙葉為主要農產品,目前以住家及商業店面為主。轄內南興宮為社區居民活動及信仰中心,各項社區活動及結合廟會活動均於此處辦理。
最後異動時間:2024-04-24 09:59:10
  • 回上頁
  • 到上面